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打击侵略者》讲述的抗美援朝期间,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打击侵略者的故事,影片表现出了志愿军官兵勇于牺牲、顽强斗争、坚强不息的英雄主义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打击侵略者》一直被认为是与《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等齐名的抗美援朝经典影片,但实际上,它却是一部为配合援越抗美而拍摄的电影。

1965年3月,随着美国派遣海军陆战队在作为南北越分水岭的岘港登陆,派其地面部队进入南越参战,同时加紧对越南北方的轰炸,美国侵越战争正式演变为以美军为主体的全面战争。与此同时,美国军用飞机也不断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打死打伤中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中国的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劳动党一面带领越南人民积极投入抗美救国斗争,一面不断向世界人民揭露和控诉美国的侵略罪行,呼吁国际援助。同年4月,受胡志明主席委托,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政府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元甲等率党政军代表团访问中国,要求中国扩大援助规模并向越南派出支援部队。在4月8日举行的中越两党会谈中,刘少奇代表中国方面明确表示:援助越南进行抗美斗争,”这是我们中国应尽的义务,中国党应尽的义务”;”我们的方针就是,凡是你们需要的,我们这里有的,我们要尽力援助你们”;”你们不请,我们不去。你们请我们哪一部分,我们哪一部分去。”这次会谈,中越双方签订了向越南派出中国支援部队的有关协议。4月12日,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准备应付最严重的局势,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尽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备战宣传前沿阵地的八一厂临时调整了拍摄计划,分兵两路,一路由王冰导演带队,将之前昆明军区话剧团根据反映越南题材需要创作的三台独幕剧“向北方”、“迎接曙光”和“胜利在望”改编拍摄成实景话剧电影《胜利在望》;另一路则由导演华纯带队,拍摄大型歌舞片《椰林怒火》。

当时,八一厂、北影厂和新影厂正在联合拍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该片的编导、作词、作曲、指挥和舞美等五大部门昼夜奋战,只用了十几天时间就赶出了“捣毁‘战略村’”、“战斗的游击小队”、“不屈的战士”、“椰林怒火”和“保卫北方”等五场越南特色的歌舞,它们被汇集成《椰林怒火》一片,由王心刚担任报幕和解说。

由于这两部影片都是表现越南人民反美救国斗争的,并不足以反映出当时我国人民同仇敌忾,坚决反对美国强盗对越南的侵略罪行,支援越南兄弟正义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八一厂决定再增加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故事片,要求这部影片能够结合当下形势,重点体现中朝军民的协同作战,体现国际主义的援助精神,同时也要起到打击敌人士气、扬我军威的作用。

刚刚完成《椰林怒火》的华纯接到了这部影片的拍摄任务,由于时间紧,他与曹欣和郑洪两位编剧一致认为,将宋之的的话剧《保卫和平》搬上银幕是最好的捷径。《保卫和平》的前身是宋之的、丁毅和魏巍在抗美援朝期间联合创作的三幕五场歌剧《打击侵略者》,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首演这部歌剧,剧中那一首首激昂愤慨、激动人心的歌曲令观众无不斗志鼓舞。

话剧《保卫和平》

1955年,宋之的又在《打击侵略者》的基础上创作出话剧《保卫和平》,该剧由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演出,曾获得全国第一届话剧会演最佳剧本奖。遗憾的是,就在该剧公演的当天,宋之的却因肝癌去世,没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呈现于舞台之上。宋之的生前长期担任《解放军文艺》杂志主编,很多反映抗美援朝的文艺作品都是经他之手与读者见面的,而他本人也曾两度赴朝采访,收集了丰富的战地素材,所以《保卫和平》是一部集大全式的作品,其中既有真实的战例,也有许多其他优秀作品的影子,例如慰问团分团长梅嫂子与丁大勇的母子团圆就是受到了巴金小说《团圆》及其改编电影《英雄儿女》的影响,而将韩5师改名为白虎团也是受到了《奇袭白虎团》的启发。

《保卫和平》和据此改编的电影《打击侵略者》主要取材于1953年我志愿军发起的夏季反击作战中,东线20兵团60军攻打883.7高地的战役。

张祖谅

片中由李炎饰演的李国栋军长即是以60军军长张祖谅为原型的。当时,60军的当面之敌是韩5师,他们固守的883.7高地易守难攻,为了减少伤亡,张祖谅决定采纳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提出的作战方案,派出约3500人的突击队,在发起总攻之前,提前潜伏在敌人阵地前沿。

张祖谅在朝鲜前沿阵地

6月9日晚,179师、181师各潜伏部队分批次秘密潜入敌阵地前沿。至10日4时,各师向60军指挥部报告,所有潜伏部队已经顺利抵达预定位置,其中最近的连队距离敌人的阵地只有200米,就连敌人睡觉的打鼾声都能听见。

经过近24小时的潜伏,60军于6月10日20时20分开始炮火准备。为了减轻潜伏部队的冲锋压力,张祖谅指挥所属炮兵进行了2次炮火延伸的欺骗战术。前两次炮火延伸后,还有不少敌人赶往自己的位置加强戒备,可是第三次炮火延伸后,敌人就以为60军只是在炮战,前沿的敌人躲在工事不敢再出来。

没有信号弹、也没有冲锋号,20时40分,当炮火第三次延伸后,60军所有潜伏部队一起出动,分成了13个方向悄无声息地冲向各自负责的突破位置。志愿军官兵犹如神兵天降。当他们冲到工事里面,举枪对准毫无准备的敌人时,敌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一夜激战,60军突击队顺利夺占整个883.7高地。11日至14日,在后续部队的协助下,60军打退韩伪5师80多次反扑,杀伤敌近8000人。至此,围绕883.7高地的反击作战结束,60军以较小的代价牢牢夺占了883.7高地。

能够如此顺利地解决战斗,3500名潜伏官兵功不可没。据战后统计,有30多名同志在秘密潜伏时悄无声息地献身。一位叫张保才的战士被敌人火力侦察的炮弹弹片击中腿部。因为无法止血包扎,张保才失血过多,英勇牺牲。还有一名叫苟子清的战士,腹部中弹,肠子都流了出来。苟子清为了不暴露,轻手轻脚的将肠子塞回了肚子,并用毛巾捂住,最后也牺牲在敌人前沿。

不过话剧和影片中并没有用到这些原型,片中由张良饰演的丁大勇实际是以1952年奇袭联军391高地战役中壮烈牺牲的特级战斗英雄邱少云为原型的,所不同的是,丁大勇并没有牺牲,而是坚持战斗到打退敌人反攻的最后一刻。

《打击侵略者》虽然有大规模的战争场面,但因支援拍摄的67军原本就是亲历过朝鲜战场秋季防御作战、秋季反击作战和夏季反击作战三大战役的部队,所以整个拍摄相当顺利,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宣告完成。

李炎还提前下到部队,与67军李水清军长生活了一个多月,以使自己所塑造的人物从内心到外形、从性格到气质,都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片中朝鲜人民军联络官尹玉善是由延边歌舞团的李松竹扮演的,与片中其他几位扮演朝鲜角色的汉族演员不同,李松竹是地地道道的朝鲜族,她的汉语并不流利,所以拍摄时她说的是朝鲜语,后期再由别人配音。其实之前李松竹就已经在长影厂的《冰雪金达莱》中扮演过主角金淑子,获得过长影小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

《打击侵略者》上映后,李松竹清纯美丽的形象深得当时年轻观众的喜爱,她的波浪式发型也迅速流行起来。八一厂领导曾找李松竹谈话,希望她调到八一厂来做专业演员,但想念家人的李松竹没有同意,坚持回到了原单位,回到延边的家中。

拍摄《打击侵略者》时,28岁的李松竹已经结婚,而且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爱人金永奎后来是延大外语系主任。

《打击侵略者》最振奋人心的部分是片头引用的毛主席1953年2月7日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片段,念这段讲话的是八一厂专职解说员彭河。彭河曾为《东进序曲》《地雷战》《地道战》《奇袭》等一系列影片担任片头解说,毛主席大气磅礴、正义凛然的讲话通过他那铿锵有力同时夹杂一些尖细的声音传达出来,令观众听了热血沸腾,凿实让这部电影起到了备战宣传的作用——

“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横蛮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罢,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