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is Power

这几天培育钻石行业的消息还是挺多的,比如澳大利亚就搞了个技术突破,在室温下采用高压方式就能制造钻石,而且还是俗称为“蓝丝黛尔”的六方金刚石,硬度比普通钻石高58%。所以之前几个巨头说的那句“培育钻石就是一种高科技产品”,确实没什么毛病。随着科技的进步,培育钻石行业的前景是相当诱人的。

既然需要用到高科技手段,那就不得不涉及专利权问题。HPHT领域还不用太担心,但CVD领域的可就要小心一些了。

四月份的时候,《钻石观察》曾经说过关于卡内基科学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和WD公司(卡内基的投资方)一起状告几家培育钻石公司的事儿。当时有三组极为知名的公司成了被告。(点击查看)

到了十月份,WD和ALTR达成了协议,向其颁发了专利许可证。其他两组公司还在打官司。(点击查看)

昨天JCK报道了这个案件的进展,说是WD和新加坡IIa Technologies以及Pure Grown的官司“结案了”。这两家是姊妹公司,当时作为同一组被告出现。至于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结的案,报道里并没有仔细说明,只是粗略地说了句“The motion did not stipulate any conditions.”

不难理解,“did not stipulate any conditions”的背后,其实就是双方的利益交换。要么是IIa给钱了,要么是WD放弃了。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IIa目前不仅面临跟卡内基的官司,还牵扯到了一桩和Element 6(元素六、戴比尔斯旗下的培育钻石公司)的专利权官司中,可谓焦头烂额。

这事儿其实是可以“一眼看到底”的,因为首先卡内基(和WD)的那两项专利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法庭在考虑这个案子的时候,不可能否定专利的存在。另外一点,IIa唯一可以辩驳的理由是,自己的培育钻石不是在美国生产的,所以不应当受到这两项专利的约束。不过这种说法仔细想想就是挺“灰色”的,想想为什么ALTR都签专利权协议了就会明白。

现在说说咱们中国的培育钻石厂家。HPHT目前还是占绝大多数的,这个问题不大。CVD产量不大,但是发展得很快。这里面是不是也会涉及到专利权这个隐患呢?这个问题之前我在头条号上提过,不过后台给的意见普遍是:咱们在中国生产,不受国外专利的约束。

真的是这样的吗?

或者说,未来会不会有什么微妙的变化?

如果仔细看一下前面链接的文章,会发现三个有趣的地方:

(1)即使你不在专利权申请国内生产,也不是那么容易“避战”的;

(2)这次的专利权之战,虽然表面上针对的是培育钻石厂家(也就是上游企业),但实质上已经剑指中游和下游,即批发商和零售商。未来很可能会出现一条“规则”:凡是没有经过专利方允许的产品,都会受到限制;

(3)人家的下游市场发展的这么好,而咱们现在都在以出口为主,从本质上讲还是被卡住住了脖子。

只不过,卡内基和WD(以及其他持有CVD相关专利权的公司)现在主要“打”的是美国、印度和新加坡。ALTR已经服了,签了协议,IIa也“结案”了。

那么打完这圈之后,接下来会是谁呢?

有的事情,目前看来似乎不是很重要,甚至可以“避而不谈”。但我个人认为,这些都可能是,也几乎必将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国内的CVD钻石厂家,是否可以提早有所防范(我相信是已经做了),还是挺关键的。

另外,个人建议不要仅限于技术和生产,更要加大对国内下游市场的开发。就像之前@周索中说的那样,国内的大蛋糕其实是挺香的,希望有更多的零售企业能涉及培育钻石产品,向消费者传达清晰、正确的钻石知识,提早“培育”好国内的零售市场。

这样,咱才不至于到时候被卡了脖子,连喘个气儿都得国外允许。是不是这个道理?

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赞助网站,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